「碳元素」在地球上無所不在,其中大自然的「藍碳」具有儲碳作用,海洋裡的「藍碳生態系」包含了海草床、鹽沼、以及紅樹林。它們都有龐大的儲碳量,且時間可長達數百年。

台灣有多少藍碳資源? 它們分布在哪裡?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認識,過去被我們忽略,卻重要又寶貴又的「藍碳」。

🙆‍♂️來賓: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系 林幸助教授

♻本集節目要點:

  •  台灣有豐富的藍碳資源,像是「紅樹林」,分布主要在台灣西部沿海,面積約有681公頃。「海草床」在東沙約5460公頃,「鹽沼」在台灣就比較少,約100多公頃,主要分布在金門。以面積來看,海草床是我們台灣藍碳面積最大的;若以單位面積,能夠吸收得的碳量來看,紅樹林的效益為最大,吸收的碳量最多。
  • 台灣的藍碳生態系統的面積大概有6350公頃(紅樹林+海草床+鹽沼)。每年可以吸收35萬公噸的二氧化碳,大概等同於25000座大安森林公園所能吸收的碳量,台灣藍碳的潛力相當可觀。
  •  過去台灣重視的「自然碳匯」多半是森林(綠碳),但森林在台灣的覆蓋面積,已達到65%。想再多種樹、增加森林面積是不容易的。藍碳是我們忽視的潛在碳匯,過去我們沒有將它列入計算,未來勢必會發揮它的功能。根據我們2050淨零碳排的規劃,會需要從自然碳匯補足110萬噸的,藍碳可以滿足三分之一,有很重要的地位。
  • 在2021年知名期刊「Science」(科學),以「藍碳不能等(Blue carbon can’t wait)」為標題,在社論上公開呼籲各國政府要趕快注意藍碳,因為它是馬上有效果的,而且成本低,不需投入金錢建設,只要保護這些生態系統,它們就能幫助我們捕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此外,藍碳生態系也是自然界的「熱點」,保護與修復藍碳生態系,也可以保護生物多樣性。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