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2:00
新世紀花園
主持人: 彭宗平
2016/03/14
21:56
國光石化計畫為何無法成功?
2014年,震撼國際的高雄氣爆,與產業政策、都市的發展有何關係?為了打造安全都市,從政府到民間好像都支持另立「石化專區」,為何遲遲沒有進度?待突破的關鍵在哪裡?
對於石化產業,請看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分別就政府的政策、民間業者發展、一般民眾與環保團體的立場,提出觀念上的釐清,及未來發展的可能建議。
引言:
主持人彭宗平教授(以下簡稱彭):
歡迎您收聽《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是彭宗平。我們這一季要討論的主題是基礎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涵蓋的議題包括金屬產業、紡織業、農業、石化產業、以及機械產業。上個禮拜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台塑石化的陳寶郎董事長,跟大家說明台灣石化產業過去發展的歷程,以及所面臨的困境。今天還是要請陳董事長,繼續跟大家分析台灣未來石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董事長,歡迎您再回到我們節目來。
來賓陳寶郎董事長(以下簡稱陳):主持人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彭:陳董事長在石化跟石油工業,累積了近50年的經驗。他在民國55年從成功大學化工系畢業之後,服了一年兵役,第二年就進入中油公司。他從工廠的操作員做起,工作經歷幾乎涵蓋了中油所有的單位,一路從值班的工程師升到副總經理,民國93年,開始擔任中油公司的總經理。民國97年屆齡退休後,他到中美和以及國光石化擔任董事長。民國100年9月,受聘擔任台塑石化公司的董事長到現在,他也同時擔任石化工會的理事長。能夠邀請他來談台灣石化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實在是最適當的人選。
1. 國光石化的經驗與教訓
彭:上個禮拜您提到石化產業涵蓋的上、中、下游,又談到石化產業發展的歷程,從進口塑膠粒、台塑的PVC廠,再從一輕發展到六輕等等,但是後來又開始遇到一些發展的瓶頸,其中包括內在的,以及外在的因素。最近比較鮮明的案例,就是國光石化。您也曾經擔任國光石化的董事長,它好像是一個不成功的案例,可是在這個案例裡面,也有很多的因素同時發生,是不是可以給我們一些經驗或教訓?
陳:好,我來說明國光石化。當初規劃的時候,它是一個蠻大的工業區,是上、中、下游整合的大型工業區。它原來要蓋在雲林的台西,後來又換到彰化的大城。在大城那邊,當初規劃蓋在我們一般講的海埔新生地。但是有一些NGO(非政府組織)、公民團體認為它是一個潮間帶,是一個濕地。所以要蓋在那邊,在環評的時候遭遇到很多的困難。這個案子後來沒有做成,我們可以就此來做一些檢討。
第一個,就是因為政府沒有做好土地規劃,就是國土規劃。像國光石化失敗的原因,就是按照計畫要蓋在彰化的海濱,結果政府又認為海岸不能開發,而且它是一個潮間帶,又是一個濕地,那就更不能開發。但是我們還記得,像以前八輕的計畫,準備蓋在農地上面的時候,當時反對的說法是蓋在農地上,會排擠農業生產。結果,蓋在陸地上是排擠農業生產;蓋在海邊,是濕地又是潮間帶,不能開發,到底要蓋在哪裡?所以就搬過來,搬過去,結果一下子又拖了五年的時間,一事無成。這是第一個問題,沒有做好國土規劃。
第二個,石化政策在哪裡?政府沒有石化政策。所以當時大家會爭議,為什麼蓋國光石化?台灣的乙烯已經夠多了,還在外銷,台灣的石化產品70%都在外銷,為什麼還要繼續往下蓋?其實我們知道,這是為了發展出口經濟的需要。但台灣的土地、環境,到底能夠容納多大規模的石化產業?政府要有一個產業政策。可是沒有嘛,結果就變成讓開發者跟環保團體在爭辯,而且是爭那種誰大聲誰小聲的辯論,不會有一個結果,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我們蓋一個工業區,一定要有基本的條件,例如要有水。台灣的雨量很多,但是現在台灣是缺水的地方,幾乎每次到了冬天就沒水。水從哪裡來?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第四個問題就是電。表面上看起來現在電是有的,但是,慢慢的核能要除役,台灣逐漸變成非核家園。然後又開始有些縣市政府認為,基於空氣污染的關係,對燃煤發電,或者石油發電都有意見。光是燃煤發電就占了41%,核能發電19%,加起來就60%,都不要的話,電在哪裡?這個都是問題。更不用說我們台灣還缺工,技術工人不足,對不對?
此外,石化業對外、對民眾的溝通也不容易,環評的困難度也很高。結果台灣變成怎麼樣?從國光石化來看,經濟部當初就講:「量在外,質在內。」意思是說,你們死心了吧,在台灣沒有辦法蓋石化工業區了,頂多就是蓋一些工廠,生產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所謂的「質在內」,就是這個意思。
2. 石化專區可行嗎?
彭:如果再進一步來談,還有雪上加霜的因素,就是高雄2014年7月發生石化管線氣爆;加上您上個禮拜也提到,中油的五輕已經關廠了。
陳:對。
彭:所以這些事件合起來,政府有一些官員就提到,以後可能要以設立「石化專區」為方向。您在上個禮拜也提到,對於石化產業的規劃,中央跟地方政府要有分工,包括財政劃分、還有很多的政策,都要能夠協調,有一致性的做法,才可能讓石化這個產業繼續走下去。您看假如要設立石化專區,是不是一個可能性?如果可能的話,需要哪些條件?除了您剛剛講的,政府有很多政策需要補強之外,還有什麼應該做的?
陳:高雄要蓋石化專區,其實是在氣爆以後,大家思考出來的一個解決方式。因為我們曉得,高雄當初在蓋這些石化工業區的時候,並沒有一個整體規劃,所以仁武、大社也有,大發工業區也有,然後又蓋在林園工業區,大家都是分散的。
剛才講的這些石化工業區,是在高雄市區的東邊,但是港口是在西邊,中間隔了差不多23公里。因為很多的石化原料必須要進口,產品必須要出口,勢必要靠運輸。最方便的運輸方式,本來就是管線,油罐車絕對沒有管線來得安全,對不對?馬路上車子那麼多,不可能全部用油罐車運輸,風險太高了。地下管線就是這樣子來的。當初的管線設置,是避開熱鬧的區域,從郊區通過,但是市民越來越多,郊區已經變成市區。後來因為做公共的地下排水管,涵洞又沒有設計好,才會發生這麼大的事故。
好了,今天從高雄市的立場,無論市民的立場、市政府的立場,都希望打造一個安全都市,於是他們認為地下管線乾脆不要用了。可是地下的石化管線不用,現在的工業區裡那些工廠怎麼辦?所以才會想到,我們來蓋一個石化工業區。這個石化工業區擺在哪裡呢?就擺在港口邊。這樣的話,既然旁邊有港口,就不需要有管線離開工業區的圍牆外了!整個石化專區提案的邏輯,是這樣子來的。
但是您要想,我們說要蓋那個專區,到現在已經講了多久了?講了一年多了,連個起步都沒有。我們曉得,經濟部跟高雄市政府都表示支持,但是支持是支持,第一個問題就是地點在哪裡?到現在沒有著落。大家有時候都是在媒體上講講,高雄港旁邊最適合的可能是大林蒲,但是沒有人敢肯定地建議,就是要蓋在大林蒲,怕被罵。您知道嗎?沒有人敢講。市政府也不敢說我就確定大林蒲,行政院也不敢講。結果地點就沒有確定。
第二個問題是污染總量排放。因為環保署規定,高雄地區在五年之內,一定要把污染總量降下來,三年之內要降五個百分點。而且工廠如果關掉以後,也不能夠再用了。所以污染的問題也要解決,然後才談得上其他的水、電等因素,我剛才講的那些投資所需要的東西,才談得上。
總之,地點和污染總量,前面這兩個問題一定要先解決,設置石化專區才有機會。
彭:是。所以假如政府有好的政策,業界還是願意跟上的。
陳:那當然。因為不管怎麼講,在國外投資是寄人籬下,在台灣是自己的國土,完全不一樣。
3. 石化業在台灣:原料需求 vs. 節能減碳
彭:董事長您提到,如果石化的上游跑到國外去發展,是寄人籬下。但是即使在國外能夠發展,據我的了解是,運費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成本開銷,您是不是稍微跟我們說明一下?
陳:我們以高雄為例,因為我們高雄的仁武、林園、大社工業區,有時候乙烯會不夠,就要進口。過去大部分是從中東的沙烏地進口,當地有一家公司叫SABIC(沙烏地基礎工業公司),是全世界非常有名的公司,我們跟它買。但是從中東進口進來的乙烯,一噸運費是95塊美金。而這一段時間,因為麥寮這邊的乙烯也在出口,我們就跟高雄地區的石化業者包括中油等等接洽,跟他們講,何必呢?需要乙烯的話,從麥寮運過去就好。結果麥寮運過去,運費是45塊美金一噸,光是運費就差50塊美金,差距是非常可觀的。
彭:對。所以從這個簡單的計算就知道,上游的石化業在台灣的發展,還是有它的必要性。可是我們也都知道,大家一談論到石化產業,環保、節能、減碳,種種的議題都會跟過來。未來持續發展下去,石化業怎麼對這些問題有所回應跟因應?
陳:我首先說明一下,石化產業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因為我覺得,石化工業一定沒有辦法做到零污染,但是也沒有像現在社會上所批評得那麼嚴重。怎麼說呢?因為台灣的石化業跟國外的石化業一樣,政府一定會管控污染排放量。我以VOC來說,VOC就是揮發性的碳氫化合物,在美國,一個石化業的設備元件,像一個valve(閥門)、pump seal(泵浦的密封環)、或者油槽的排放,任何地方漏出來VOC,都會規範管控的標準。以美國標準那麼嚴的國家,一個有1000個設備元件的石化工廠,如果同時有五個以上超過管控標準,VOC的排放超過1萬PPM,他們才會罰款。但台灣不是,我們更嚴格,只要有一個排放點超過1萬PPM,就要罰錢。後來高雄市政府說,不行,我們要求更嚴,2千PPM就要罰錢了。雲林縣政府就說不行,我這裡更嚴,1千PPM就要罰款。
所以我們台灣的環保排放規定,是環保署參考國外最嚴格的標準來制訂的。而台灣的這些石化業,所監測出來的數字都要連到地方的環保單位,24小時連線管控,只要超出就被罰款,但是他們到現在都活得好好的。就表示說,它雖然沒有做到零污染,起碼它的排放跟國外比起來,不會比較高。我們的污染管控,並沒有比人家差,這是第一點我要講的。
第二點,就算是這樣,還是要加油,還是要進一步地,把環保所需要管控的污染排放降得更低,這是石化業本身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工安方面來講,因為發生了氣爆,現在哪一間工廠發生火警,大家當然都會很緊張,對不對?這個是業者的責任。因為本來石化業的原料和產品,就是可燃性的物質,本來就容易燃燒,容易爆炸,所以要把它的安全工作做好,這個沒有什麼好討論的空間,業者要負最大責任。
至於節能減碳,石化業的耗能比較高,是沒錯。因為石化業的製程又是高壓、又是高溫,然後經過反應器,又有加熱爐,所以它需要很多的燃料,需要很多的能源,這是事實。但是能源本身就是錢,所以呢,業者本身一定會不斷地想辦法去降低它的能源消耗,要去節省能源所花費的費用。所以這個部分我們比較不擔心,業者自己一定會想辦法把它降低,因為它要創造利潤嘛。而能源的使用降低,自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會跟著下降。
所以,未來如果台灣還有機會讓石化業者投資的話,一定要朝這三個方向。第一個,對於能源的耗用量,一定要想辦法把它降下來,以便讓企業有更好的競爭力,同時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第二個,工業安全一定要做好,萬一發生火警等狀況,都是傷害到整個石化業,以及業者的公司本身。第三個就是環保,即使我們現在的環保標準,政府的規定比國外還要嚴,我們還是要進一步地想辦法,增加設備、投資新的設備,把污染排放降下來。
彭:是。因此,所有台灣要發展的產業,只要能夠跟國際接軌,採用國際的標準,讓業者有一個空間、有規範可依循,我們業界其實是很願意在遊戲規則底下持續地投資、發展下去的。
陳:對。
4. 石化業對政府、民眾的真心話
彭:從上個禮拜到現在,您提到石化業發展的一些瓶頸,還有一般民眾的刻板印象。剛才又提到,工安、環保、節能都是一定要走的路。可是在這些方面,無論政府的政策,還有民眾、環保團體與石化業共識的建立,各方面條件都要一起配合。您對政府,對民眾有怎麼樣的期待?
陳:對政府的建議,第一,希望有明確的石化政策。第二,要有國土規劃。第三,我希望環評制度一定要徹底改善。第四,我們希望地方政府跟中央政府之間的財務劃分法,一定要坐下來好好地檢討,第五,就是我們對外的、區域性的貿易協定,希望政府盡力地把它做好。這是關於政府的部分。
關於業者的部分,我認為業者要盡最大的努力。如果說還有機會讓石化業在台灣繼續擴充的話,未來新的石化工廠,一定要做到BACT (Best. Achievable. Control. Technology. 最佳可行控制技術),就是在工業的能力範圍內,能夠做到的最好的狀況。當然這樣做成本會比較高,但這是一定要做的。這樣的話,石化業才有辦法讓社會各界對你的印象改觀。我剛才就講過,安全上、能源消耗上、環保上,都是我們業者本身要努力的。
再者,政府與業界要共同努力,把產業轉型。所謂轉型,就是把你的產業從一般性的產品,變成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經濟部叫做「高值化」。對於高值化我稍微說明一下,大概有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基本的研發,就像國外的公司花了二十年時間研發,花了一大筆錢,結果發明了Nylon尼龍,發明了PTA(純對苯二甲酸,應用在衣物、塑膠等許多領域),完全是新的產品。這個層次是要花很多錢的,要很多人力、很多時間,以我們台灣的能力做不到。
還有一個層次,是application(應用)的研發,台灣就做得到。我舉一個例子,碳纖本身現在是虧本的產品,都是虧錢的。但是像台塑企業,就去跟上緯公司合作,上緯公司專門做風力發電,而風力發電所用的葉片,也是用碳纖做的。要達到怎麼樣的規範,才有辦法符合上緯公司做風力發電葉片的品質?我們的業者就是去配合,然後開發成功,就讓碳纖產品有更高的附加價值,創造利潤。
最後在民眾這方面,環保團體對可能造成台灣環境衝擊的投資案,嚴加把關,而且關心台灣這一片土地。他們所付出的心力跟貢獻,我們都表示欽佩。但是也希望,環保團體能夠尊重民眾工作跟生存的權利。不管對於疾病、壽命與污染的關係,對污染源、污染量的認定等,都能夠有一些比較客觀、科學的分析。
5. 超低油價,是利多或利空?
彭: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是,原油的價格,最近一度降到每桶低於30美元,台灣的汽油也隨之降到每公升約20元,比瓶裝水還便宜。到底對台灣的發展,是正面還是負面?
陳:以我個人的看法,當然消費者、民眾看到油價這麼低,都會很高興,因為可以節省支出。但是對整個台灣的環境、社會來講,其實低油價並沒有很大的好處,反而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因為油價一低,甚至比礦泉水的價錢還要便宜,大家用油就會很大方,就不會想要去節省。而且相對地,電價也會往下降,節電的誘因也減少了。這點對於我們的政府、社會各界、甚至國際上大家都想要推動的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來講,都是一個負面的結果。因此我們一直希望,這部分能夠有更好的方法來處理。
彭:我其實也在很多場合呼籲,政府應當利用這個機會,好好思考,在國內設一個「最低的」合理油價。當國際油價低於這個價格,所多餘出來的費用,可以讓國營企業投資節能設備,也可以用在政府整體的節能減碳、公共建設。如果把這些都做好的話,受益的還是全民;而且對台灣長久的發展、永續的經營,才有正面的效益。
今天很高興邀請到台塑石化的陳寶郎董事長,來節目跟大家說明台灣石化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特別是政府、業界跟民眾需要一起努力的事項。今天的節目就進行到這裡告一個段落,下個禮拜同一時間,將為您邀請上銀科技的卓永財董事長,跟大家討論台灣機械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們下週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