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02:15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袁常捷
2021/03/03
00:23:15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秘書長呂翊維:「中華鳥會這幾年在跟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推廣鳥類的公民科學活動,鼓勵大家一起來賞鳥做紀錄。如果你是賞鳥的入門者,我們推薦使用一個app『merlin』,可以從外形、照片,或是直接用他的圖鑑查詢觀察到的鳥類;如果你已是賞鳥者,我們鼓勵使用app『e-bird』,你不只可以記錄鳥種,這些記錄也會變成未來的研究者,或是在政府保育上很重要的資訊來源。」
於最新公布之「2020臺灣國家鳥類報告」中,研究人員針對1972年至2017年間中華鳥會資料庫及eBird Taiwan的觀察資料進行分析,顯示台灣入侵鳥種數在1980年代急速增加,入侵鳥種的分布範圍也明顯擴大,而目前入侵鳥種大約有40種,數量最多的入侵鳥種包括埃及聖䴉、白尾八哥、家八哥等。
2020年12月,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發表「2020臺灣國家鳥類報告」,為臺灣第一份鳥類生存狀態評估報告。報告指出,台灣目前約有40種入侵鳥類,埃及聖䴉為數量最多的入侵鳥種。
埃及聖䴉原分佈於非洲,早期以北部埃及地區為主,且由於遷徙季節與尼羅河氾濫季節相近,被古埃及奉為先知尊崇,出現在許多法老王時代的壁畫和圖騰中。在台灣,埃及聖䴉最早是由民間飼養機構(六福村)在1970年代引進,剪羽後採取開放式圈養,但因疏於管理,部分繁殖後未剪羽的個體逃逸到野外。
埃及聖䴉首次在台灣野外發現的紀錄為1984年,鳥友目擊其出現於關渡一帶,因繁殖力高、適應力強,族群擴張快速,如今幾乎全台都可見到蹤影。為了控制其族群數量,林務局也展開了埃及聖䴉移除計畫,明確設定「生殖控制」及「成鳥移除」兩項策略。
本集節目將邀請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呂翊維秘書長分享外來種鳥類入侵的故事,並帶領我們思考如何科學、人道地進行移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