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02:15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袁常捷
2023/02/22
00:23:00
《山椒魚來了》導演麥覺明:「這幾年因為山林開放與疫情的關係,大家瘋上山、親近大自然,這是一個好現象。但我們上山之前一定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包含自己的體能、與登山裝備。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維護山區的環境清潔,帶上山的東西記得一定要全部自己帶下來。如果你要上大號,最好是挖貓洞,把排泄物埋起來,並且把衛生紙帶下山。」
以《MIT台灣誌》節目榮獲電視金鐘獎的麥覺明導演,今(2023)年推出第二部紀錄長片《山椒魚來了》,由緯創人文基金會支持與贊助。歷時17年拍攝,麥覺明導演跟隨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呂光洋教授、賴俊祥助教,及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朱有田教授的團隊,深入台灣山林,尋找山椒魚。片中除了呈現台灣5種山椒魚的特徵與習性,同時敘述學者與調查人員接力交棒研究的故事,讓片中不僅有生態知識,更充滿人味。
你認識「山椒魚」嗎?
雖然山椒魚的名字裡有魚,但其實牠不是魚,而是兩棲類動物。牠們的祖先很早就出現在地球上,遠比恐龍還要古老。山椒魚的棲地大多位於寒帶與溫帶地區,但是位於亞熱帶的台灣也有山椒魚,而且小小的島嶼上竟然有5種特有種的山椒魚,包括台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阿里山山椒魚、南湖山椒魚,與觀霧山椒魚。
最近紀錄片《山椒魚來了》上映,導演麥覺明先後跟隨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呂光洋教授、賴俊祥助教,及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朱有田教授的團隊,深入台灣山林,拍攝5種特有種山椒魚的生態與研究調查過程。
在台灣,山椒魚主要棲息在中高海拔山區的森林底層、鄰近溪流潮濕處,經常是人煙罕至之處。為了完整記錄山椒魚,麥覺明導演跟著研究團隊跋山涉水、翻山越嶺,進入到太魯閣、雪霸、玉山等國家公園內的的山椒魚棲地。不僅身上扛著許多攝影器材、鏡頭等設備,有時還要攀越危險的地形、克服惡劣的氣候,對影像紀錄者而言是一大挑戰。
《山椒魚來了》片中最大的亮點,是拍攝到山椒魚的卵串,從卵到胚胎逐漸發育,最後登陸上岸的過程。我們可以在影片中,看到山椒魚的爸媽保護卵串的畫面;白色的卵逐漸分化,變成像是蝌蚪的樣態,即山椒魚的幼體,以外腮呼吸;接著再長出前腳與後腳,此時外腮也會退化消失,最終完成變態過程,小小山椒魚便離開水域到陸地生活。
紀錄片在呈現山椒魚發育過程時,搭配高山環境的氣候變化,與高山花朵綻放的縮時影像,呈現時間的遞嬗,也是一首萬物有靈的生命之歌。麥覺明導演透過《山椒魚來了》,讓我們看見台灣特有的生命力。
本集節目專訪《山椒魚來了》導演麥覺明,暢談這部紀錄片的拍攝故事。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