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大台北地區最重要的水鳥棲息地。每年秋風起,便有成千上萬的冬候鳥來到淡水河口,於此停留、棲息。

與這場候鳥遷徙景象同時發生的盛會,還有已經邁入第19個年頭的「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在藝術季中,關渡自然公園邀請藝術家,以竹子、木頭、種子、石頭、泥土、貝殼、麻繩、布料等自然素材進行創作,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這門重要課題。

法國藝術家Fiona Paterson從環境、社會、經濟等永續發展的3要素出發,創作出《生命之柱》。(照片提供: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

2024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的策展主題為「生態,作為一個思考」,策展人廖柏森指出,這個主題不僅延續前兩年的「療癒,作為一個方法」與「自然,作一個禮物」,更強調了人與環境關係的重建,深入探詢永續的概念。「如果生態成為藝術家的態度,那麼作品所展現出來的,就是對生態觀察的一種思考,一種以藝術改變環境與人的姿態。」

本屆藝術季邀請了6位國內外藝術家於園區現地創作,包括台灣藝術家陳有德、郭俞平、曾莉珺,泰國藝術家Anusorn Tunyapalit、日本藝術家菅野麻依子,與法國藝術家Fiona Paterson。此外,緯創資通的志工連續第2年參與藝術季,創作出《翼起回家》,期待關渡濕地成為候鳥每年造訪的家園。

緯創資通43位同仁共同創作《翼起回家》,緯創資通暨緯創人文基金會董事長林憲銘參與成果發表會。(照片提供: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

同樣屬於參與式藝術創作的作品,還有藝術家陳有德與關渡國中同學共同打造的《永渡池》。此作結合關渡國中「與水共生」課程,以獅象隘口淹水問題為文本發展,藉由創作引發學生思考。作品名稱中的「永渡」即為「永續關渡」,代表著師生對於關渡這片土地的期許與祝福。

以藝術為媒介,讓我們一起思考環境、思考永續。在造訪關渡自然公園之前,就透過本集節目來認識2024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的精彩之處!

藝術家陳有德率領關渡國中同學共同創作《永渡池》,以在地真實事件獅象隘口淹水問題為文本發展,規劃學生學習歷程,藉由創作引發學生思考。(照片提供: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

藝術家郭俞平《生息在潮濕的土地——無盡之屋》,以淡水河為主體,打造出一個充滿各式紋路、孔隙,相互聯通,並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其型態的裝置。(照片提供: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

泰國藝術家Anusorn Thanyapalit在作品《翅膀與波浪: 鳥類遷徙與海外華人歷史的交集》中,從生態學及人類學觀點探討生命的相互關聯性。(照片提供: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