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04:00
百珊Fun音樂
主持人: 謝美芳
2021/09/17
00:12:00
請聽機械所 彭文陽副所長分享:「台灣無人機未來天正藍」的市場潛力。
台灣奇蹟思想起–工研院的小故事:彭文陽:台灣無人機未來天正藍
台灣無人機接軌國際,設計技術愈臻成熟,市場潛力無窮!工研院無人機團隊研發的「高負載高續航無人機」有小、中、大三種不同機型,能依據不同的任務出勤。小型、中型商用無人機可滯空20~30分鐘以上,大型無人機採用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具備30~50公斤的承載力,續航更高達45~60分鐘,不僅在2019年榮獲美國CES 2019創新獎,2020年也再度入圍杜拜國際無人機競賽,是亞洲唯一入圍的研發機構,其表現優異,國際間有目共睹。
工研院機械所副所長彭文陽指出,無人機的用途相當廣泛,可用於空拍,也能在消防救災、智慧農業、郵件物流等方面。工研院長年累積無人機技術成果,一直期待和國外產業積極交流、合作,加速迎接台灣無人機的應用新藍海。「無人機分為單懸翼(類似直升機)和多旋翼兩種,約在四、五年前,就有無人機業者找上門,希望能與工研院合作。」
彭文陽表示,過去無人機的馬達必須從歐洲進口,近年有業者希望在國內開發相關技術,在控制軟體的客製化方面也有開發需求。這一連串的合作,讓工研院團隊開始思索:無人機是否能在國內開發?技術上又有什麼需求?透過完整的技術盤點,團隊發現不僅無人機馬達應該國產化,再從應用端回溯,也有不少重要的商業應用缺口。
以農業、物流業來說,苗栗的飛航禁區少,地形上擁有優勢,可說是全台灣最積極發展無人機產業的縣市。動用無人機,可協助農民精準地噴灑農藥,在特殊崎嶇地形地區運輸農作物,不但有助於智慧農業發展、提升物流效率,也能緩解人口老化導致的勞動人力不足等問題。「不過,無論是單懸翼或多懸翼的無人機,機型都偏小。」彭文陽強調,無人機若要擴大應用,除了關鍵零組件要在國內自製,也必須提升整機的承載力和續航力,不僅載運量要更大,也要有更長的滯空時間,才能在農業、物流、救災上有更多的運作彈性。
目前,許多新創公司、無人機廠商對關鍵零組件都有開發需求,馬達規格也各有不同,工研院不閉門造車,正和國外無人機公司積極洽談,共同研發、測試可達百公斤級以上的承載能力,以及可載人、可探索的操縱型無人機,如此統合多方資源,相信可望催生更多新創服務公司,締造嶄新可能。
未來,無人機技術將持續兩大發展主軸,一是設施維運,一是用電安全。彭文陽舉例,無人機在風力發電場域執行隱傷層檢測任務時,必須非常靠近葉片,因此應具備極佳抗風性,才可避免瞬間陣風造成一次性的重大破壞。此外,過去高壓輸電網的絕緣礙子都是仰賴人力清洗,現在使用無人機,再加上與「固定設施自動清洗作業平台」業者合作,就可順利進行高壓電塔巡檢工作,不僅降低輸電網損耗,也提升輸電網的穩定度,進一步優化用電安全。
導入關鍵技術,深化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關係,扶植國內的無人機產業發展,將讓無人機持續接軌國際。工研院從服務端尋找需求,帶動關鍵零組件、軟硬體的核心提供,讓無人機成為國內供應鏈重要的一環,期望它帶來源源不斷、生生不息的商機,引領台灣邁向智慧生活的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