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2:00
新世紀花園
主持人: 沈春華
2019/05/20
0:30:21
馬凱,台灣最早積極倡議成立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的學者,他怎麼看最近備受關注的自貿區議題?
為什麼要叫自貿區,不建議稱自經區?為何自經區這個簡稱還是廣泛地被使用?
自貿區與新加坡有何關聯?為何說自貿區就像是新加坡?新加坡的制度在台灣能夠適用嗎?
談到自由貿易經濟特區,馬凱教授從歷史出發,點出台灣在西太平洋的地理戰略位置優勢不輸給新加坡,在明末甚至成為區域性的海上霸權。然而幾百年來,因為種種因素,我們卻放棄了這項海上優勢。今日的自貿區,可能成為一個翻轉的起點嗎?
馬教授強調,自由貿易經濟特區是一個「特區」。即使師法新加坡的成功策略,我們也不知道它的成功模式,能否立即適用於全台灣。於是需要成立一個特區,在封閉的特區中讓法規鬆綁,類似我們自己的科學園區或新加坡的經驗,在小範圍的區域當中,比較容易提升管理效率。更進一步,有機會吸引國外的大量貨源來此加工轉口,或是吸引大型企業來設立總部或亞洲營運中心;也能開放進行許多實驗,例如讓國外名校進入特區設分校等等。
誠然,並不是說這些鬆綁措施一定不會有問題,而是藉由特區,一方面開放發展的機會,一方面找出可能有何弊端,加以改善。最後證明可行的策略,再考慮推廣到台灣其他地方。
主持人沈春華更從馬凱教授主要的觀點出發,請他分析這種「特區」對台灣有何價值?是否因為特區的封閉性,就可以免於弊端?媒體甚囂塵上的「洗產地」疑慮等等,馬教授又如何回應?當然還有一個關鍵議題,自貿區對台灣年輕人的高端就業機會,有何影響?敬請鎖定本集節目,為您聚焦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