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雨仁的創作直覺而純然地回應自身所處的當代與環境,持續可見他對自然與植物的熱愛、對土地的關懷和省思。作品類型包含水墨、油畫、複合媒材繪畫,早年亦曾投入石雕,惟對於水墨本質的探究與筆墨表現的開創未曾間斷。2000年後陸續發表「海洋書畫」、「細筆」、「粗筆」、「彩筆」、「彩墨」、「書墨」等系列作品。以當代觀點執筆持墨,開創「細筆斷續線」獨特筆法,結合以留白為重的空間構成,確立個人風格。

【本集精彩段落】
(01:39) 許雨仁直覺感知的看畫之道
(03:17) 藝評家黃翰荻曾評:「許雨仁早期的水墨素描充滿了原始藝術的質地,素樸、自由、不受美的概念束縛。他的畫風和人的精神連在一起,在生猛粗糙的肌理之下,包裹著穩定和諧的內核。」
(03:51) 與黃翰荻相識與交流
(05:02) 作品沒有好壞,而是關注感覺與連結
(05:43) 沒有作畫的感覺就不畫
(05:54) 作品形式不重覆
(06:21) 由藝術家自述了解其作品從中得到共鳴
(07:13) 許雨仁的細筆畫是水墨畫極限主義的體現
(07:38) 細筆畫的誕生與思考
(08:47) 許雨仁「留白」獨特之處在哪?
(09:27) 細筆畫是許雨仁進到真正原創山水畫的階段
(11:09) 白適銘:「在可視與不可視之間流連往返,象徵其對物質最小的依賴即對精神最大寄託。」
(14:43) 張金蓮筆名子子,詩作《如果》
(16:11) 張頌仁以「透明的天光」形容許雨仁的細筆山水:「有移山倒海的乾坤運動感,他在渾沌山水中摸索而發現所有形體都要成為光體與氣體的調合才算屬於山水世界的大自然。」

【展覽資訊】
展覽│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展期│2024/5/18(六)~2024/9/8(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以下IC之音官網照片取自主持人陸潔民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