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單集介紹

立即行動

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主任葉信利:「希望各位有機會的話能多品嘗市面上、或是以後會在市面上流行的生態虱目魚『香奶魚』,因為這種魚的實用集中在嘉義、台南、高雄少數縣市,在我們的研究與試驗中是屬於友善環境的養殖,是很好的產品,如果大眾能喜歡,對於我們的產業與環境將是很好的助力。」

島嶼報告

淺坪式養殖的工作依循節氣進行,11月到翌年3月為整池、準備階段,4月以後分批進行放苗與養成,6、7月起陸續收成,最遲至10月收獲完畢。收成後將水位放低,進行數次的曬坪、注水與施肥,以培養底藻,這時池中殘存的下雜魚蝦或其他底棲動物,就成為黑面琵鷺等侯鳥的最佳食物來源,吸引多種鳥類前來覓食。

你一定吃過虱目魚,但你聽過「淺坪式虱目魚塭」嗎?

淺坪式魚塭為台灣傳統的虱目魚養殖模式,約四百年歷史,一般由廢棄的農耕地整理後改建而成,水深通常在60公分內,佔地面積較廣,放養密度低。

淺坪式養殖的工作時序通常依循節氣進行,11月到翌年3月為整池、準備階段,4月以後分批進行放苗與養成,6、7月起陸續收成,最遲至10月收獲完畢。收成後將水位放低,進行數次的曬坪、注水與施肥,以培養底藻,這時池中殘存的下雜魚蝦或其他底棲動物,就成為黑面琵鷺等侯鳥的最佳食物來源,經常會吸引大批嬌客前來覓食。

然而現在漁民大多改採深水式集約養殖,以增加單位面積放養量,提高收益,卻導致吸引候鳥駐足的淺坪式魚塭大幅減少。

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百年來讓虱目魚成為臺灣重要養殖產業,本集節目將專訪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葉信利主任,告訴您他們如何帶著虱目魚養殖走入生態化,讓產業與環境共榮共存。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