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
發佈時間:2021/06/16
-
總長度:00:23:45
單集介紹
立即行動
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永續策略組組長蔡政修:「塑膠因為使用方便,價格又便宜,所以受到大量的使用;然而,使用不當會產生很多廢棄物與環境的問題。所以建議我們在使用這些塑膠產品的時候,要注意容器上面的材質標示,共有分一到七不同的材質分類。各位要看清楚這些材質編號,做好回收分類,避免這些一次性的塑膠產品造成廢棄物去化的問題,或是環境的污染。」
島嶼報告
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於2018年世界地球日,成立「海廢塑膠循環經濟聯盟(Ocean Plastic Coalition)」,協同曾與塑膠中心合作、志同道合的廠商,打造一個結合上中下游的合作體系,透過產品設計與製程,讓保特瓶、吸管、廢漁網、浮球、保麗龍、蚵殼等海廢能起死回生。
廢棄的漁網只能送進焚化爐?不,它們能重生成太陽眼鏡、手機包、運動服飾等許多產品!
台灣將廢棄塑膠轉化再生材料的技術純熟,工業局輔導成立的法人單位「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塑膠中心)不僅輔導協助國內塑膠加工業,提高生產技術及產品品質,近年亦針對海洋廢棄物議題多所著墨,試圖將海洋廢棄物導入循環經濟,在解決海洋污染問題之外,更創造海廢新的價值。
2017年,塑膠中心發起「海洋再生眼鏡計畫」,試圖讓廢棄漁網回到資源循環體系。首先將蒐集的廢棄漁網清洗、裁斷,讓具有尼龍回收再製能力的億薈塑膠,製作成塑膠原料,接著再提供給專攻運動安全眼鏡的ODM製造商華美光學,在將近一年的研發之後,終於製造出平滑的鏡框,誕生台灣第一款廢漁網再生眼鏡。
雖然民間也有不少業者有能力進行海洋廢棄物的再生處理,但大多只專注於它們會使用的材質。因此塑膠中心於2018年成立「海廢塑膠循環經濟聯盟」,將曾與塑膠中心合作的前後端業者串連起來,讓志同道合的廠商協力互補。塑膠中心永續策略組組長蔡政修表示,目前聯盟內針對廢漁網處理的廠商,包括梧棲漁港漁港個體戶成立之公司進行廢棄漁網的回收與清洗,億薈塑膠、宏恩集團、台灣化學纖維等企業可將碎漁網轉換為塑膠原料,至於後端產品開發則有華美光學、誠佳科紡、文明鋼筆、佳美欣業等業者。
針對台灣目前漁網的回收狀況,蔡政修說明,可以使用金字塔模式分為三類:最上層是體積與重量極大、處理相對單純的遠洋漁網,這個部分已有回收體系;最下層為海中的幽靈漁網,因為長期泡在海水導致材料變質,加上可能附著藻類或其他生物,很難回收再利用。至於中層則是近期最受關注的近海漁具網片,因為處理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導致來源不穩定,且漁民可能使用不同材質網片補網,前期處理成本也會提升。
近期環保署、海保署雖已規劃建立廢漁網漁具的回收系統,在執行面上,前集受訪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認為,仍須地方政府細緻執行,漁民也要能夠理解認同這個理念,願意將廢棄的漁網帶回漁港,整個廢漁網回收再生機制才能成功運轉。
在廢棄漁網重生的這段過程當中,蔡政修指出,一開始將漁網清潔、處理、分類等前端處理工作,是最重要的關鍵;如果處理得夠好,後端產品品質也會更為穩定。然而,若以人工回收前置處理耗時耗工,去年底海保署與新北市漁業處合作試辦漁網材質分類與回收獎勵作業,漁民便有上述反應,亦即若無常規、穩定的人力預算,漁民投入意願不高。因此塑膠中心也投入自動化設備開發,希望能進一步降低前端粉碎處理成本。
本集節目就讓我們跟著長期關注海洋廢棄物問題的蔡政修組長,一同看塑膠中心如何串連產業,透過循環經濟,讓廢棄漁網變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