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09:00
談判無所不在
主持人: IC之音節目部
2018/07/04
4:30
「請你留在十七歲
好讓我在孤獨時
可以打開記憶的大門
和十七歲的你說說話」
──許斐莉《請你留在十七歲》
如果人生可以有所選擇,你願意再回到十七歲嗎?
「這是一本遲了三十年的書」,作者在序文開宗明義指出,「這是一本斷代史,是個人傳記,也是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記憶,在三十年後復活。復活的不只是我們當年在復興高中大屯山城的記憶,也是源自於青春、難以抹滅的、生命的本能熱情。」
作家許斐莉出身文藝世家,外祖父是日治時代汐止著名漢文詩人余萬森(*詩作收藏於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其父為當代藝術家;來自血液的創作基因讓她充滿寫作熱情──作者從2000年發表第一篇個人創作《一個人的旅行》後,未曾中斷筆耕,其間歷經數度生命轉折,包括十年聯合報旅行採編生涯、西藏流亡宗教文化研究,到非營利電視台的國際採訪工作,不僅累積了二十年的採訪寫作經驗,足跡也遍及世界四十國。
在出版多本著作後,作者選擇在步入中年後重新探索青春書寫,動機非常單純,「我只是很單純地想透過這本書的書寫,做為送給我們那代人的一份禮物。」她強調,青春書寫並不是中年危機的頻頻回顧,而是希望從回顧青春尋找當年的熱情與勇氣,讓熱情復活,面對人生下半場的考驗。
「在我撰寫了許多弱勢族群報導、國際災難紀錄片之後,我發現有些東西如果再不寫就會太遲,因為那些生命歷程與回憶是無可替代的。」作家許斐莉表示,過去將近十年的時間裡,她專注於國際災難的報導,關心世界暗角裡的弱勢族群,但是她在進入中年後赫然發現,屬於自身生命經驗的印記卻只有自己才能完成,「像是重新採集外祖父的詩作、撰寫家族史,還有這本《請你留在十七歲》,看似是在為小我紀錄生命印記,其實裡面藏有為世代、為時代留史的強烈企圖。」
作者以一貫的俐落架構,為通書劃出「十五歲的夏天」、「青青子衿」、「跨越情人坡」三大卷,分別處理了一名青澀的青春期女生對學校無條件的喜愛、對人生的憂愁與迷惘、對威權教育懦弱且無力的抵抗,以及對師長的感激之情、與同學之間相濡以墨卻又樂趣橫生的友誼。
而此書最令讀者玩味的,恐怕是作者透過自身經驗,反省1980年代威權體制下的兩性教育,包括復興高中在1985年轟動社會的「親頰事件」,以及自己在懵懂中與異性接觸的種種迷惘、失落與尷尬。她寫道,「事隔多年,世界翻轉,台灣政黨輪替了一次又一次,社會氛圍變得更為自由開放;相對於當年我們在髮禁末期所感受的保守氛圍,如今的孩子則是在極度開放的環境中成長。每當我看見那些青春期的女孩們可以留著漂亮的長髮,穿著可愛的短裙與長襪上學,她們所散發的青春氣息總讓我感到欣慰。」
本書令人驚豔之處還包括,作者以鋼筆字手寫了26首詩貫穿全書,包括書名、詩作及各卷開卷頁,都可以看見作者娟秀的親筆創作;在封面及書中也有作者親筆所繪插畫,讓整本書更添青春韻致與手感溫度。
拜訪櫻桃園出版社:櫻桃園文化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5299
讀冊: https://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84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