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0~10:00
寶貝摩天輪
2020/06/22 (星期一) 時長:
到底正義是什麼?自古希臘時代就認為正義是人的行為,那麼行為的對或者錯,是源自執行行為的本人。因此,一個有道德的人的行為就是道德、正義的行為,這就是所謂「德性主義」(Virtue Ethics),也翻成「美德主義」。舉例來說,老人家走在路上摔倒了,功利主義者會把他扶起來,因為這會增加全體的共同福祉;自由意志主義者會把他扶起來,因為這是該做的事;德性主義者會把他扶起來,因為這是有美德的人會做的事。至於什麼是有道德的人呢?德性主義者認為有道德的人必須具有:公正(justice)、忠誠(fidelity)、自愛(self-care)、勇敢(fortitude)和謹慎(prudence)等性格。這與中國文化裡「君子」的觀念非常接近。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2020/06/05 (星期五) 時長:00:04:55
中國思想裡,墨子被認為是功利主義的代表人物。墨子認為「萬事莫貴於義」開宗明義表明,沒有任何事物比正義更可貴。又說「義者,正也。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他認為「義」和「利」是合一的,而且「利」是判斷「義」的尺度。他講的「利」是「立功之利」,包括了父子之間的孝慈、兄弟之間的和友、君臣之間的忠惠、鄉黨之間的誠信。因此「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可以說是「義」的彰顯,這不正是追求共同的快樂,減少共同的痛苦嗎?這和邊沁功利主義的觀念一致。
墨子更指出為天下興利除害的做法就是「兼相愛,交相利」,就是博愛和互利。無論個人斷指或斷腕,無論是死或生,在面對天下利益必須權衡輕重時,可以平等看待。認為正義追求的是最大的共同福祉。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2020/06/05 (星期五) 時長:
中國思想裡,墨子被認為是功利主義的代表人物。墨子認為「萬事莫貴於義」開宗明義表明,沒有任何事物比正義更可貴。又說「義者,正也。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他認為「義」和「利」是合一的,而且「利」是判斷「義」的尺度。他講的「利」是「立功之利」,包括了父子之間的孝慈、兄弟之間的和友、君臣之間的忠惠、鄉黨之間的誠信。因此「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可以說是「義」的彰顯,這不正是追求共同的快樂,減少共同的痛苦嗎?這和邊沁功利主義的觀念一致。墨子更指出為天下興利除害的做法就是「兼相愛,交相利」,就是博愛和互利。「斷指與斷腕,利於天下相若,無擇也;死生利若,一無擇也。」認為正義追求的是最大的共同福祉。但墨子的義與儒家的主張有所不同,孔子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主張「義」是「人之正路」,甚至表示「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孟子去看梁惠王,告訴他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漢朝董仲舒說:「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也是把「義」和「利」分開來。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2020/06/03 (星期三) 時長:00:04:24
功利主義把共同福祉單純量化的弱點,在於他們簡單地把每個人的快樂量化、運算。
米爾解套的說法是:快樂有高低層次的不同,多數人喜歡的某一種快樂,就是層次較高的快樂。儘管多數人選擇的快樂,是從較狹窄的觀點來看低層次的快樂。因為判斷和選擇往往是不一致的,品味較低的人,只需要較低層次的快樂,便得到滿足。
詳細關於功利主義共同的快樂,歡迎您的收聽。
2020/06/03 (星期三) 時長:
功利主義把共同福祉單純量化的弱點,在於他們得到的快樂只有量而沒有質的分別,簡單地把每個人的快樂量化,加減為單一的數字,作為共同的快樂。米爾解套的說法是:快樂有高低層次的不同,多數人喜歡的某一種快樂,就是層次較高的快樂。儘管多數人選擇的快樂,往往是從較狹窄的觀點來看低層次的快樂。因為判斷和選擇往往是不一致的,品味較低的人,只需要較低層次的快樂,便得到滿足。詳細關於功利主義與共同的快樂,歡迎您的收聽。
2020/06/01 (星期一) 時長:00:04:58
英國哲學家米爾繼承了邊沁的功利主義,要把功利主義變得多一點人性、少一點計算。
首先,米爾認為快樂是人類唯一內在本能的願望。只要不傷害別人、妨礙別人,每個人有完全的自由,更進一步,每個人有不被別人傷害、妨礙的權利。
當我們講功利時,必須看得廣、看得遠,因此尊重個人的自由,全面地、自由地發展個人的全能,包括感知、判斷、辨別、心理活動和道德選擇的能力。才能帶來長遠永久的最大共同快樂。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